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 有关政治(含时事政治)和历史的帖子请发到这里。
趣题之家文理综合政治历史 → [转帖]语文大杂烩

  发表一个新帖子  发起一个新投票  回复本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7339 个阅读者
  标题:[转帖]语文大杂烩 树形   打印   收藏   推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楼主
发贴心情 [转帖]语文大杂烩

作文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 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
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 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 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 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 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有限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 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 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 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 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 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 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 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 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要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 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
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 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 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 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
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 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 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
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5 22:24:37编辑过]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16 21:13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2
发贴心情
细节描写法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是指对人物的细小行动或事情的细微之处的描写,细节描写虽然是“细小”的,但是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反人物形象塑造得更丰满,也可以把事情写得更精彩,细节描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方法。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16 21:1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3
发贴心情
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的涵义很丰富,很复杂,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供参考:
   “中庸”的“中”和“庸”的意义是不同的。 三字经讲,“中不偏,庸不易”。“不偏”就要调整方向,就要变化,“中”即指变化。庸指不变化,固定,“不易”。而“中”这个变化,是根据“庸”这个不变化的东西来变化的。
    中庸思想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并长期作为中国人处人处事的主导原则。这种哲学思想也是儒家认识天命、天性的本体论和制定封建社会道德,社会和人的行为规范的认识论和体用合一的方法论,受到儒家创始人孔子和其门徒代表人的高度推崇,对于后世有深远影响。中庸是一种最好的平常的可行之德和以德为中心的道德规范,它虽然是“至德”,但也是“常德”,合乎事物之理,为一般人所接受和奉行。事物发展过程也是如此,不能走极端、过左、过右都不对,要适中。中庸之理或中庸之德是判别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的标准和原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伦理,培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直至今天的人们。

    中庸思想的主要涵义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的目的来说,有一个一定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叫做不及,超过了这个标准叫作过。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实现原来的目的,而会转变到原来的的反面。所谓“中庸之为德”就是经常遵守一定的标准,既不过,亦不是不及,这是中庸的品德。有些事情,确有一个适当的标准,例如,饮食卫生一类的事情,确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这个度在过与不及之间。但是社会的变革,在一定条件下,需要打破原来的标准,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如果固守原来的标准,就会陷于停滞不前了。中庸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证了民族文化发展的稳定性,反对过度的破坏活动,使文化发展不致中断;第二,对于根本性的变革又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注: “中”成了中间,不长不短,正好。“庸”先是解释为“常”,平常,可久行之道,现在成了庸才没出息。所以如今的人一听“中庸”就觉得软绵绵,窝囊废,这真错得稀罕。)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16 21:1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4
发贴心情
2002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潦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结构混乱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
  ④材料丰富
  ⑤形象丰满
  ⑥意境深远
  有文采
  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⑨文句有意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有创新
  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⑾有个性特征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三、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16 21:16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
发贴心情
如何写“假如”的一类文章

“假如”类文章在内容想像和表达方式上是有一些技巧。如:充分展示想像能力;充分张扬个性,表现向上的思想和情感等。下面二则例文供参考:
        例一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看完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很有感想,于是思考了一下,假如我失去光明三天,那会怎么样------
  我活了十七年了,光明也陪伴了我十七年。其实,我知道我是没有好好地珍惜这十七年的光明,同时我也知道在这十七年光明中我失去了很多东西。在我眼中觉得很平常的东西都是在擦肩而过后才觉得珍贵,而这是因为我生活在光明中。我祈求上帝,上帝答应了我,
让我失去三天光明。
  我怀着异常的心情躺在床上,等待着。闭上眼睛,光明,GOODBYE!
  手表的闹铃响起了,我习惯地伸了伸懒腰,张开眼睛。没有了刺眼的阳光,我却觉得窗外树枝上的小鸟叫声分外清脆。这天是我失去光明上午第一天。现在,我眼前漆黑一片,感觉很不舒服,但我会学会感受。
  在繁忙学习的生活中,我经常忽略了身边的声音。我决定第一天要很好地倾听以往流失了的声音。身边的朋友,你们继续对我说心里话吧。我知道我以往很敷衍你们,当你们真诚地对我说话时,我只会不断的看四周的景物,回答只是"YES"或"NO",或点点头,摇摇头,我不懂得聆听。但我现在才觉得声音的感觉是那么的重要。更重要的是,我身边不能没有朋友。朋友是人生中的亮点,我失去光明的第一天,我要好好聆听朋友们各种各样的声音,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里,埋在心里。
  朋友们的每一句话语,每一次笑声,我都把它们融入了脑海中。虽然我的脑已装得满满的,有点疲劳,我却觉得很开心。这种开心是我在拥有光明时所未感受过的……这一天,很快的过去了,我也很快在朋友们的笑声中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失去光明的第二天,我已开始习惯没有阳光的叫醒。我来到了喧闹的人群中,静静的站在一旁。人们在高速运转着,来去匆匆,与周围的事物只有擦身而过。以往这些人以"快进"的画面出现在我眼中,使我眼花,使我缭乱,使我觉得生活就是这般的忙碌,这般的平淡,这般的累人。而今我看不见忙碌的人们,只静静地站在他们身边感受着他们。"在匆匆地行走时,停下一分钟,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很多忽视了的东西。"此时的我才体会深刻。不会只顾分辨东南西北,不会流连专卖店,不会有我的方向。没有了视觉的迷惑和视觉的假象。听着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笑声及其迷糊的话语,施工地盘的打桩机声,店铺传来的叫卖声,交织错杂在一起,过去眼前昏花时觉得分外嘈杂烦人,而今听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从热闹到宁静,只天渊之别才更有一番味道。来到了自然公园,真是进入了世外桃源。空气清新得像氧吧,周围充满着鸟语花香。现在我没有被湖光山色所吸引,只被小鸟们清脆的歌声所迷住了。我用手去抚摩着风,用耳去感受着环境。大自然原来是这么的美妙!但此刻我最想看看着柔和的阳光,我感受到着阳光分外的舒畅!……虽然失去光明后发现我所失去的,但失去光明也发现了光明是那么……一天的行走很累,特别看不见任何景象更累!
  失去光明的第三天,我起床得很早。因为我很激动过了今天我可以看到光明了。我发觉自己是不能没有光明。生活了两天在黑暗的世界里。有时觉得自己很迷惘,很孤寂,尽管我真的找到了很多与我擦肩而过的事物。我还是喜欢刺眼的阳光,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绿的草地,鲜红的花朵……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才属于我,我是属于这七色的世界的!我最终没有好好利用这天,我只是静静得坐着,思考着,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我珍惜在失去光明中所得到的,但我更珍惜光明所给予的!(文/梁淑君)
例二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我会怎样过这三天呢?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自然不会做一些类似于海伦·凯勒那样美如梦境般的事,但也不能像一位庸人一样磨掉这三天,因为一个人毕竟需要活得有个性。想想吧,难得有机会可以放下整日形影不离的习题,得好好利用这三天。
    第一天,我要一个人呆在家中,在黑暗中体会孤独。然后端坐于沙发上,手捧一厅热饮用“walkman”听我喜欢的音乐,这样刻意的、用心地听音乐才叫欣赏,而且在黑暗中,排除了外界的干扰。音乐老师不是主张我们在欣赏音乐时都闭上眼睛吗?把那些我知道的、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好听的音乐都听个遍,以弥补平时因功课、习题阻碍听不过瘾的缺憾。这样,等我把这些音乐都听完,把耳朵听出老茧时,一天也差不多过去了。
    次日,我打算用心去体会、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因为将来我总要走向社会,面对这个缤纷、复杂的世界,现在乘机体会一下,总比以后专门花功夫去体会要好得多。家附近的一小块场子在车水马龙的麒麟花园边,那里终日挤满了老头、老太们,终日听得到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我可以去那里,不必顾虑别人投过来的对我这个“残疾人”的鄙夷的目光,反正我也看不见他们的目光。我坐在那里,幻想他们晨练时悠然的姿态,聆听老人们对话,听他们谈及的对这个他们看了几十年,感受了几十年的世界的感受、认识,吸取精华,以为己用。再欣赏鸟儿的叫声,猜猜此种叫声出自何种鸟,感受生命的美丽与宝贵。于是做一个“看”清世事、热爱生命、绝不轻言失败、放弃的人。
    末一日,我希望能找到我最知心、最有感情的朋友谈心,将近况互相诉说,将内心的独白让对方知晓,不必隐瞒,真正的知心朋友可以和他做到彼此“透明”,所以相处时可以不用戴上一层因成长而蒙上的虚伪面具,让他们成为我真诚的朋友,让我成为他们的真诚的朋友。让他们鼓励我,让我鼓励他们。回想不久前,我与几位同窗故友结伴回家,公共汽车上遇到了初中的校友L和S。中考过后,大家许久未见了。
    “苦死了,你们看看我这脸色,跟青菜似的。”S在诉苦。
    许久无人答话,我发现L和S的表情都不自然。
    “其实,我特羡慕你们。你们学校是重点,升学率那么高,虽然苦点,可心里有底。我们呢,几百来人有几十个考上就不错了。就这样我们班原来那些上职高的同学还羡慕我们,说我们总还有个考大学的盼头……”说着,L已背过脸去。
    连我自己都感到这话是多么苍白无力。初考时,我们才十一二岁。那以后,学生就有了三、六、九等,就已排好了离大学校门的距离。
    唉,学习逼人,考试逼人,分数逼人。
    回首十年寒窗,我也曾死守那条经验定律: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于是整日与习题形影不离,黯然了只有一次的青春。然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的努力并不单纯指读书呀!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高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大学,也不能只是读书呀!不懂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个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
    也曾狂然追求自我、潇洒、尽兴任意挥霍不再重来的光阴,总自信明天会阳光普照,依然是嬉戏年华,却终于明白,自己的太阳终要自己托起。
    所以此时我便想告诉我的朋友们:“天上的应入地转转,地下的也上天看看,然后真实踏实地活在人间。”
    这样最后一天也度过了。接下来便去睡觉,在梦中细细品味三日所得。次日醒来,用一双更能看清世事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将意识到身上的“暇庇”去掉,争做一个完美的人。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24 22:2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6
发贴心情
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方法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 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则是一致的。历届高考命题,如第1卷全是单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迅速四选一,又如第2卷简答题,考核学生对语法章法的运用和应变能力,都体现了上述原则。那么,如何在平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①比较: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必须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平时,有的同学只注意了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双关;移用、移觉与移情;连动句与兼语句等修辞语法方面的比较,其实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现在标点、词语(包括成语)章法诸方面的相异处。如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清早、清晨、黎明、拂晓(军事用语)有什么不同,“密密匝匝”与“密密麻麻”有什么差别,“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与“每行事辄先人后己”中的“先”“后”是使动还是意动(似乎都可译为“把什么放在……”,但前一句是给门客作思想工作时说明自己主观认识的,在语境中宜为意动;后者使动)。又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总结,应该以哪句为中心句?这就需要比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必须善于发现和感悟异中之同。这是同学们较少涉及的一种比较。事实上,很多知识都有交叉重合之处,如果没有求同的习惯,势必造成认识的混乱和做题的犹豫。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带着“旧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区分某些知识的相异点,又能抓出相同点。如比喻与此比拟常常兼格,泰山岩石“有的像莲花瓣(形似;以拟物),有的像大象(同上),有的像老人(只是形似,而人格化不足,此语不能说比喻比拟人兼格),有的像卧虎(同前),有的错落成桥(同前),有的兀立如柱(同前),有的侧身探海(拟人为好),有的怒目相向(拟猛虎)。经一一比较,总的说来运用了比喻和比似是不错的。又如“阿”与“陟”中有相同的“左耳”(左耳为“阜”,土山),因此“阿”有山陵义,“陟”为登高。其他如徘徊、踯躅、踟躇(蹰)、彷徨、徜徉、逡巡,有共同的意素;连动句、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谓语,都可用存现动词(有、没有)带出;说明顺序的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都体现了“逻辑关系”……经常异中求同,则可“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②总结:“暗中摸索总非真,眼触心生法自神”。光靠平时听课,从老师那里学一些答题的方法(如下定义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眼触心生”各种方法,把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一些粗浅的或精要的体会,总结出几条,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遵循。如概括段意有三法:或牵头羊(取中心句);或摘熟瓜(联缀关键的并列词语);或自炼金钟(自出文句,超级概括)。又如,在分析复句或分层时,必须把长句缩短、内容化简,才便于把握上下文章及其关系。而长句缩短有老师讲的“紧缩法”(找主干),可有时用紧缩法不但没用,而且有害,因为紧缩后只剩皮骨而没有血肉。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化简: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传统独具,贡献卓越。这样一来就把中华民族历史的基本特征涵盖了。这种方法是把宾语转为主语,把定语转成谓语,可以叫做转换法。又如很多同字写议论文的结尾非常简陋,不是机械重复论点,就是口号化、公式化,那么,通过学习课内外文章也要自评总结一下。如归纳升华法(〈拿来主义〉);优胜条件激励法(〈崇高的理想〉);目的意旨伸说法(〈当说必说〉)等等。
    ③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除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之外,要有自己独到的练习。首先,要注意选择综合性强、又紧扣考点考题的练习。当前有些同学多侧重有关构字法、词语合成方式、句子语法图解、修辞格辩识的练习。这类练习拘泥于单项知识的初步运用,又有违离考试说明的原则之嫌,没有什么价值。应着重综合性强、内容看似平易却奇崛的练习。如高考题中考查的字词,很多是常见字词(迫不即[及]待、仗义直[执]言、酗[xiōng?xù]、觥[guāng ?gōng] ),所谓奇形崛,应是一指“常字见险”,二指文字意味浓(如考题有“繁翳”、“羞赧”、“绮丽”),三指维护语言的纯洁的必要工程,如“覆”、“像”、“叠”几字曾一度合法简化为“复”、“象”、“迭”,而后来又纠正了,比如1997年“二简字”在1986年废止了。而其中有的影响深广或不被重视,高考对此也有涉及(迭与叠)。又如,近义词和近义成语的运用,综合性很强,这些更应多作练习。当然,也要注意关于标点符号等灵活性强、难度大的单项练习。如1993年有这样的题: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B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 他对我的意见很不少。  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
    其次,要注意练习节奏:初练不怕慢,练后有反馈。比如上题,同样的介词结构,却作了不同的成分,应当从语意与语法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上细心感悟一番,说出自己的心得。当然,练习还有属于应试能力的事,不是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范畴,在此从略。
    ④当小先生:“谆谆而后喻,讠尧  讠尧(náo,据理反驳)而后服。”根据实验,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轮流“讲习”活动,或向老师请示,自行组织轮流讲习,是深入理解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当你站出独立讲习的时候,最能促使你作充分准备,把问题说深讲透、记牢用熟。其时间安排:每课前三分钟;晚自习下课前三分钟;课余时间互相之间;集中时间多人分组讲。内容:名言佳句、成语、课文探宝、课外难题。如此,久而久之、大有裨益。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24 22:22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7
发贴心情
近体诗的平仄

〖 简介 〗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规则 〗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明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参考。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25 22:2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8
发贴心情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25 22:2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9
发贴心情
近体诗平仄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25 22:22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好学生
    等级:版主
    文章:161
    积分:332
    注册:2004-11-06
 QQ 给gdgzg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dgzgq加入好友 查看gdgzgq的个人资料 搜索gdgzgq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dgzgq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10
发贴心情
近体诗平仄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趣题之家欢迎你!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03-25 22:22
       

 12   10   1/2页      1   2   尾页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Copyright ©2003 - 2006 QTHome.Org
页面执行时间 00.21875 秒, 3 次数据查询
本论坛采用阿里巴巴支付宝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安全、可靠、便捷